为促棉花苗全、苗壮、早发,加强田间管理是当前的中心任务。
一、棉花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和长势长相
1、主攻目标。围绕保全苗、防病苗、促苗早发、培育壮苗为目标,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棉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的正常发育,为棉花稳长、早现蕾、多现蕾打好基础,奠定高 产基础。其标志是棉苗无病、棉叶发亮、茎秆粗壮。
2、长势长相。棉花植株墩实,宽大于高;茎粗节密,红绿茎各半;叶片平展,大小适中,叶色青绿;顶心凹陷;棉苗平均主茎日增 长量控制在0.3~0.5厘米;幼苗达到“二叶平,四叶横,六叶亭”的壮苗长相。株高为:早熟品种10~15厘米,中熟品种15~20厘米。

二、棉花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1、防大风揭膜。播后封膜上漏孔,压好护膜带,在膜上每10~15米压一小堆土,以防大风揭膜。
2、及时查苗补种。勤检查种子发芽出苗情况,棉田已有部分出苗,应检查其它未出苗的原因,属墒情原因要尽快补滴出苗水。盐碱地块补水时每亩加腐殖酸肥1公斤左右,促苗出土。如是覆土过厚影响出苗,需在播种行上刮除适量表土帮助尽快出苗。对断垄长50cm以上应及时催芽补种,以缩小早、晚苗间的差距。
3、破除板结,放苗出土。如播后遇雨,地膜孔上形成板结层应及时破除硬壳助苗出土,对错位苗在子叶展平转绿时及时对孔放苗,并埋好封口。
4、中耕松土,促壮苗早发。棉花苗期中耕松土可提高地温、防旱保墒、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还能减轻病虫草危害,利于棉花根系发育,促使棉花壮苗早发。苗期中耕1~2次,中耕深度先浅后深,深度12cm~15cm。
加强中耕,提高土壤温度和渗透性,促根系生长,除棉田杂草,降低立枯病发生,促使幼苗的生长发育。苗期中耕建议2-3次,中耕时做到土壤平整、松碎,不埋苗、不 伤苗、不铲苗,不拉沟、不拉膜。
5、早化调。在棉花现行齐苗后根据苗情叶面喷施小分子纳米液体硅肥,促苗早发,培育壮苗。
6. 防治苗期虫害。苗期虫害主要有棉蓟马、棉盲蝽、棉蚜等,可以使用苦参碱、甲维盐、噻虫嗪、吡虫啉、定虫咪和毒死蜱等高 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药液喷洒量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