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主要有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蔬菜的枯萎病;茄子等的黄萎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大白菜等的软腐病;芦笋的茎枯病等。
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主要在土壤里越冬(夏),依赖土壤腐殖质和残枝败叶残存物质生存,在土壤里存活的时间较长,一般枯萎病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5~6年。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通过土壤、肥料(有机肥)、灌溉水或流水进行传播,而不会像传染病害一样通过气流传播。传染病害的危害部位以叶、茎、花、果为主,而土传病害的危害部位主要是植株的根、茎,先浸染寄主植物的维管束,并逐渐向上延伸,由病原菌在维管束内传病害,很难防治。
1.严格实行轮作
实践证明,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经 济 有 效 的措施。茄科、葫芦科作物与十字花科或豆科作物实施轮作,效果较明显;十字花科作物与葱、韭、蒜类轮作,效果也较显著。
2.土壤消 毒
棚地翻耕,移栽秧苗之前要进行土壤消 毒,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公斤撒施于土表后翻耕打垅,也可用恶霉灵甲霜恶霉灵,氯溴异氰脲酸喷施。
3.多用有机肥搭配金沃缘小分子纳米液体硅肥
土传病害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长期施用化肥。因此为了减少土传病害的出现,建议多使用有机肥搭配金沃缘小分子纳米液体硅肥,适当降低农田化肥的投放比例。
4.实行深挖土
将大棚内土壤深翻25厘米左右,然后暴晒3~5天,以风化土壤、高温杀 菌,改 善土壤环境,使作物根深叶茂,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5.适当使用石灰
因大部分土传病害的病原菌有喜酸性土壤的习性,因此可结合翻耕土壤,每亩撒施生石灰50~75公斤于土壤耕作层,调节土壤酸碱度为6.5~7,形成不利于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软腐病和根腐病病原菌生存和繁衍的土壤环境。
6.高温闷棚浇水
在夏季倒棚换茬期间,进行高温(50℃左右)灌水闷棚10天左右,可有效消灭土壤中大量的病原菌。在夏季倒棚换茬期间,进行高温(50℃左右)灌水闷棚10天左右,可有 效消灭土壤中大量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