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472-8809373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News

0472-880937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新闻资讯 / News

【转载】土壤修复市场的“前景”和“钱景”!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9日 | 围观人数:420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壤环境状况直接影响食品安全,更是国土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利用面临诸多挑战,土壤污染状况严峻,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酸化等退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农作物种植和食品安全。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强调要推进土地复垦、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开展土壤污染加密调查;完成100个农用地和100个建设用地污染治理试点,建设6个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开展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随着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对土壤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标准等文件,其中***重要的莫过于:

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要求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监测、土壤污染预防、保护、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规则。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施行,意味着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迈向了新的高度,将逐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充足的财政资金投入是土壤修复工作的有力保障。土壤修复领域细分为场地修复、耕地修复和矿山修复,现阶段土壤修复集中在工业企业场地修复和部分耕地修复,虽然场地修复的支付主体仍以地方政府为主,但其修复+土地出让的模式使得支付主体意愿充足,且后端的土地出让有力保障了土壤修复的资金需求。

由于土壤修复带有“环保民生”和“出让获取收入”双重属性。修复首先是环保责任和任务,其次才是地方政府扩大财政收入的积极选项,因此地是否好***仅是修复推进的充分条件。

土壤修复的金额仅占土壤出让金约10%-20%。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对全国300各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监测,2018年的出让均价3966元/m2,而根据公开项目招标数据工业场地修复的均价约为620元/m2(土方量以1m深度计算对应面积),占出让金收入比重仅约16%,而省会城市的修复金额占出让金比例仅约7%。因此对污染地块的修复带来的民生改善和财政收入都使政府推进的意愿充足。

同时,在法律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下,污染企业、地产企业逐步涉入土壤修复领域,成为修复的直接责任方和业主方,***主体的参与和法律的进一步推行都为修复空间的释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壤修复的资金来源日趋***且支付意愿较为充足。

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规模

根据公布的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达到90.89亿元,比2015年***145.6%,如加上使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6亿元,预算数为96.89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等方面。

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中央层面的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属于财政专项资金,具有“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总量少、政府严格把控用途、无法有效运用社会融资机制、资金使用效益差、难以达到良好保值增值效果”等限制,难以满足国内土壤污染防治的巨大资金需求。

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随着本次《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出台,通过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可在保证专项资金投入的前提下,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放大资金杠杆,提高土壤修复资金的资金使用效率,并改善土壤污染防控及治理效果,助力净土保卫战。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达到30%以上。场地与耕地领衔,短期理论空间超千亿。工业场地修复方面,根据南京大学生态研究院对省会城市污染地块的统计,假设未来两年场地修复需求约为1044 块,根据现有修复项目的场地约 100 亩的平均面积和 50 万元/亩的修复均价,未来空间约522 亿元,耕地方面,根据“土十条”中“到2020 年,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的面积达到4000 万亩”、“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 万亩”等目标以及公开项目的修复均价,预计相应市场将在远期释放。

文章来源:韦伯产业智库,财政部网站等